遇见岭南非遗粤剧,南国红豆最是粤

红光衬底,落花漫天戏台上,演员身着戏服,画着浓艳戏妆拈起手指,轻挪脚步,一甩长袖唱道: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01:03近日,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了粤剧传承与理论创新学术论坛暨四本新书的发布会。▲粤语经典剧目《紫钗记》画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丛书”是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推动,并与中山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一套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丛书,主编为宋俊华教授(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此套丛书将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案例、非物质文化保护学术交流等专题进行编撰出版,在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的同时,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提供学术支持。▲粤剧传承与理论创新学术论坛中山大学出版社社长王天琪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丛书粤剧系列策划编辑王延红应邀参加了会议。王天琪社长发言表示:作为以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出版为主的出版机构,中山大学出版社将一如既往做好文化出版,服务好高校教学科研;将继续支持非遗丛书的出版,为粤剧乃至非遗保护、传播、传承略尽绵薄之力;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学术精品沉淀到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粤语经典剧目《白蛇传》一曲高昂,一曲低吟道尽长平公主与周世显的爱恨绵长。他们在舞台上唱的,正是粤剧经典剧目《帝女花》。一曲调寄“妆台秋思”的《帝女花》之“香夭”唱到家喻户晓,即使不了解粤剧的人,都会哼唱几句。▲经典粤剧《帝女花》之“香夭”画面粤剧具有强烈的岭南特色,主要体现在以粤语来演唱。而粤语保留了大量古汉语元素,有九个音调之多。用黄天骥教授的话说,自成抑扬顿挫;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老师说,粤语自带旋律。加上粤语声调低沉,尤其是阳平字比“戏棚官话”(指古代通用的中原官话)要低得多,因此有低音浑厚、鼻音较重、入声强断等特点。这些都让粤剧具有天然的抑扬顿挫的个性化唱腔和独特美感。▲粤语音调表作为岭南文化艺术瑰宝,粤剧具有强烈的岭南特色,繁复古老的艺术形式以及珍贵剧目等历史遗产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湮没。种种原因,对粤剧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立案并进行研究,显得尤为迫切。记者欣喜地得知,为抢救粤剧史料,整理形成粤剧表演艺术权威教材,年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启动的五卷本《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纂工程,由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老师担纲主编,“唱念卷”“做打卷”目前已经出版,其他卷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丛书:本次推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丛书——粤剧系列共四本:《晚清民国时期广州粤剧城市化研究》(黄纯著)、《粤剧唱腔音乐形态研究》(孔庆夫著)、《粤剧传统排场研究》(杨迪著)和《清代外销画中的戏曲史料研究》(陈雅新著)。《晚清民国时期广州粤剧城市化研究》黄纯著中山大学出版社黄纯,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戏曲史。本书以翔实的文献、流畅的文字、全面的视角和丰富的图片,向读者阐述了晚清民国时期粤剧在广州地区城市化的进程和流变,涵盖了粤剧的班社、演出场所、审美风格、市场机制、传播机制、功能转化、行会组织、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全方位、较深入地为读者展现了晚清民国时期广州地区的粤剧从以乡野演出为主到以城市演出为主的历史进程。《粤剧唱腔音乐形态研究》孔庆夫著中山大学出版社孔庆夫,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博士,中山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民间音乐文化、戏曲文化及非遗传承与传播等。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粤人,凡有粤人的地方就有粤剧。粤剧不仅在岭南地区、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而且在海外的影响力也同样巨大,是中国地域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代表性对象之一。《粤剧传统排场研究》杨迪著中山大学出版社杨迪,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博士,广东开放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教师,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戏曲文化遗产,专攻粤剧历史和表演研究。粤剧排场是指由固定的角色行当、锣鼓、音乐、身段、舞台调度组合而成,用来表现特定的情节或情境的表演片段。《清代外销画中的戏曲史料研究》陈雅新著中山大学出版社陈雅新,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博士,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助理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戏曲史、中国外销画研究。本书通过梳理评述清戏画和外销画的已有研究成果,展望其研究前景,并理出自己的研究内容。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通讯员:龚明娟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丽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pinzhan.com/jwwyn/jwwyn/173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