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纳——
走进不知不觉
离开却是一种
怅然若失
告庄——
回忆装进背包
发黄的日记里
诺一页思
故事那么绵长
回忆那么短暂
——《一个背包客的留白》
「你是我的至尊宝,我是你的背包客。」
◆◆◆◆◆
西双版纳游——第二弹
文/吉娃娃
接第一弹的帷幕,继续为大家呈现西双版纳的游记。第二弹的主题围绕名族特色的美食展开,为各路吃货开辟新吃路~~~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出去旅游的必备攻略之一便是吃吃喝喝,那么说起热带饮食,你又知道哪些呢?西双版纳的居民以傣族为主,傣味菜在云南菜系中独享盛誉,此外还有布朗族菜和哈尼族菜。
-傣族特色小吃-
看着下面的小吃,是不是已经垂涎三尺了?哈哈哈,这些大部分都是我吃过的,譬如说菜包鱼、野菜汤、香竹饭......
傣族菜的味道大部分偏一点点酸,所以往往把酸和傣族联系在一起,无酸不成餐已成了傣族的饮食习惯,“酸摆夷”的称谓便是由此而来的,以酸见长的傣味已成了傣族饮食的文化。
因为是热带,他们饮食里面的酸都来源于柠檬,天然种植柠檬酸便是最好的材料,取材方便,健康营养又美味,还可以减肥。另外傣族人的茶文化很浓厚,所以,无论老少男女都爱喝茶,大部分人的身体很健康。
-NO1菜包鱼-
着重说一下印象较为深刻的菜系,排在第一位的便是菜包鱼。第一次听这个菜的名字觉得很奇怪,心想,为啥还有这么奇怪的鱼,叫的名字好拗口呢。
听同学介绍后才知道自己好傻,菜包鱼不是一种鱼,是一种菜的名称。鱼的真正名字叫罗非鱼,又称之为剥皮鱼。称为罗非鱼,可能是生长在汨罗河的缘故吧,然而剥皮鱼的叫法,字面意思应该就是被剥皮后的鱼吧,哈哈哈。
这种鱼吃法很特殊,是把鱼弄熟后,挑出部分鱼肉用菜叶子包起来,然后再放入其他的配菜与调料,然后包成一团塞进嘴里,有点像北京烤鸭的吃法,只是外面的皮和里面的陷不一样,吃法很像~~
当时吃的时候是在晚上,看不清楚很多原材料,所以就直接拍了别人的摊位,顺便把美女一起拍进来了,哈哈哈。
-NO2菠萝饭-
说起菠萝饭,我就想起了曾经的一段小故事。
第一次吃菠萝饭,还是郭小萌给我做的,所以印象很深刻。当时,一脸崇拜的看着她,觉得她对吃的东西特别有研究,这么高科技的菠萝饭都会做,然后默默崇拜了她好久。
那个时候,她做菠萝饭,我就在旁边屁颠屁颠打下手,先帮她把菠萝肉都掏空,然后放进糯米与部分菠萝肉,蒸一段时间就可以吃了。当时,好欢喜雀跃啊,吃了好多,哈哈哈。
最后,直到在版纳吃到正宗的菠萝饭后,才发现卖家秀与九块九包邮的区别,真的太好吃了,吃的我根本停不下来。想象一下,之前吃郭小萌的菠萝饭的时候,我是怎么做到吃了一碗又一碗的?哈哈哈,她看到了肯定会说我臭不要脸,占了便宜还不卖乖,哈哈哈(偷笑)。
先放一张本地的菠萝解解渴,看起来是不是很好吃?是的,看起来好吃,吃起来就更好吃了。
这里的菠萝饭分两种,一种就是这种做法,和我闺蜜的做法一样,先将菠萝果肉去掉,然后放入一定量的糯米,这里放了黑米与糯米,然后放入部分果肉,使其入味更快。然后盖上菠萝盖子蒸熟就可以吃了,味道酸酸甜甜,很适合女孩子吃。
另外一种菠萝饭的做饭就比较复杂,是炒的菠萝饭。有点泰国式样的餐普,用菠萝汁炒出锅,然后加一些海鲜与肉松做配料,整个饭的味道带一些咖喱味,口感也很不错,像是另一种升级版的花饭,只是材料不一样,做工略有些差异。
另外,顺便简单介绍一下泰式的各种菜,具体说不上名字,但是都是一些微偏甜与酸,蔬菜与水果为主的做法。
也是一种咖喱菜式,主要是海鲜与蔬菜搭配,然后加入咖喱的汤汁。对女生而言,健康美味不发胖,是最好的不二之选。
泰国米饭很不错,吃起来口感很舒服,一尝便能分别出大米的劲道。去版纳旅游的朋友,尝完傣族的特色菜以后,可以去尝尝泰国菜,两种菜系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邱同学和皮皮虾同学互相凝视的表情好有爱,感觉自己像个十足的电灯泡,这顿狗粮我干了~!哈哈。。。
吃美食,也不忘拍照,这是女生旅游的又一必备攻略。这个是皮皮虾帮我拍的,一个活泼开朗、善解人意的小妹子~~~只可惜,我是个见光死~~~
顺便也补一张泰式餐厅的室内装饰图,大部分都采用木质材质,气氛偏暖色调,有一点点温馨浪漫的热带色彩。
-NO3竹筒饭-
竹筒饭,没有传说中那么好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就是无可替代的特色。
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灌进竹筒里面,蒸熟就可以吃。
饭的味道比较纯正,带有竹子的清香,吃起来有种甜甜的味道,这种味道不是单一的米饭的味道,是竹子里面浸透出来的蒸汽,然后被米饭吸收,所以味道特殊而又甜美不腻。
第一次吃竹筒饭是在原始森林公园游玩的时候,当时与一群当地人以及游客跳竹筒舞,旁边便有卖竹筒饭与烤玉米。然后,随着好奇心去买了几个,吃起来真的很不错。
玉米看起来黑乎乎的,好像很脏的样子。看起来不怎么样,但是吃起来真的很不错,比起山珍海味,这样的小吃显得更加特色。只记得,当时边吃边跳舞,估计自己已经变成小熊猫了,手也黑乎乎了,哈哈。
简单的台子上摆满了小吃,都是自己家里种的玉米、红薯、米饭。然后,放在火炉上烤熟,被一个个被竹签串起来,香味随着风吹进巷子里,许多游客也因其香味而止步不前,大部分都是吃饱了再走。
我吃的竹筒饭是路边摊烤出来的,里面主要是糯米与花生,简单而又香甜。然而竹筒饭也分很多种口味的,主要看材料的内容是什么,譬如红枣花生口味,玉米菠萝口味,又或者各种肉类的口味。有红有绿,有甜有咸,香润可口,味道香浓。
用类似的比喻来说,这种特色小吃有点像粽子的做法,只是一个用竹筒做容器,然后蒸熟或者烤熟,而粽子是用粽叶将糯米包起来,然后蒸熟,至于其中的材料,可甜可咸,可荤可素,也融入了粽叶的香味。
游客们对竹筒饭很好奇,一边吃一边问农家竹筒饭的做法,然后一脸认真的听其讲述。待大家吃完后,便随着导游蹦蹦哒哒跳着舞,大部分参与者都是女性,可能女人天生对跳舞比较有兴趣,大老爷们怕夹到脚,就在一旁喝彩拍照。
-NO4各路美食-
黑猪肉。炒猪肉这个菜虽然全国各地都有,但是这里的猪肉可能不一样,炒出来的味道比较更像猪的味道,而不是菜市场里粉红色的猪肉。这里的猪肉也比较出名,吃出来的味道有点像小时候放养的猪肉一样,不是养猪场饲养出来的。
野菜汤。话说,叶子上面长了好多小刺,刚开始吃进嘴里还有些不适应,感觉像是吃草一样,味道很普通,但是菜叶很鲜嫩,听说很健康很有营养。具体叫什么野菜我也不是很清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
这是吃的另外一种野菜汤,感觉像是富人的吃法,五陈杂味。又或者,这是野菜汤的另外一种做法,具体用了哪些材料不是很清楚,感觉就是汤变得面了一些,菜叶子碎了些,口感变得油腻与润滑了许多,只是吃多了容易腻味。
剥皮鱼。看相不是很好,吃起来味道很不错,正所谓看人不能只看长相,吃菜不能只看卖相,好不好吃,亲自试一试就知道。这里的剥皮鱼已经去刺,直接从中拿出鱼肉放进菜叶子里,然后加一些其他配菜与调料就可以吃了。一般人,如果完全不适合吃酸,可以不用勉强,这个菜微带酸味,哈哈哈。
云南米线。这是版纳当地的米线,做法和机场的米线有些不一样,机场的米线的汤清淡一些,主要是喝汤;而这里的米线口味偏辣,主要是吃米线。说起云南米线,连续吃了好几种口味,还有一次是在去游玩的路上过早,在路边摊上吃的,感觉味道又有一些差异。但是云南的米线整体都很不错,令人印象深刻啊。
这个菜的味道也很不错,主要是肉很正宗,有劲道。做法像是卤了一边,然后又烤了一边,具体菜名不清楚。
这个菜很奇怪,只有鱼刺,没有鱼肉,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当时吃这个菜的时候,和服务员开玩笑,问他们是不是把剥皮鱼的肉弄走了,剩下的刺给我们吃。当时,那个服务员一脸尴尬的站在旁边,说这个菜只有骨头,弄得她哭下不得,哈哈。
然后,为了缓和氛围,我便故意凑近对她说:“小妹妹,你长得真漂亮,可不可以教我说傣族话呀。”瞬间,她的脸刷一下变红了,然后笑着跑开了~~~现在回想起来,只记得服务员是一个当地傣族的小姑凉,看起来很稚嫩的样子,应该还未成年。
那是一家很出名的傣族餐厅,环境比较舒适,周围环湖。餐厅主要以各种特色的傣族食物而出名,所以很多游客专门来吃,很荣幸,在同学的招待下我也来了一次,满满一桌子全是傣味,到现在也难以忘怀。
-热带水果-
关于热带水果,我想大家都知道,主要是榴莲、芒果、菠萝蜜、香蕉......
回武汉的时候,大半夜跑去水果市场买水果,各种各样的都来了一点,然后空运回来的时候,榴莲因为熟透了炸裂开了,然后整个房子都充满了无法形容的味道,哈哈。
感觉热带的水果,最大的特点就是甜。因为日照时间充分,所以积累在水果体内的糖分会比较多。一年四季,这里的水果运往全国各地,一般价格都比较贵,但是当地的价格就比较实惠,这次旅行算是让我也饱口福了。
-菠萝蜜-
菠萝蜜。一种神奇的物种,我一直都在思索菠萝蜜与菠萝的关系,然而并未卵,他们并不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两个完全不相关的物种竟然被我误以为是同一种,请不要说认识我,会拉低你们的智商啊(囧)。然而,有傻子说菠萝蜜是菠萝和榴莲的杂交,我去~~有人的智商比我还堪忧,哈哈。
这是当时去热带花卉园拍的实景菠萝蜜,长在树上的手榴弹,满树都是这样挂着的手榴弹,一般情况都是园里的人去摘的吃,外人都不敢爬树,主要是树太高了,掉下来很容易摔死啊。
当地人很热情,坐下来休息的时候,他们便跑到园里摘几个下来,我们一群人边吃边聊。口渴了,他们问要不要喝当地茶,我们连连说好,味道真的很不错,云南的茶大部分都是乔木,也有一些苔地茶,比乔木茶低级一些。
现在回想一下当时乘凉的场景,感觉真的很棒。大爷说喜欢的吃的话就多吃点,这里有好多,吃完再去树上摘。临走的时候,还被大爷送了一个菠萝蜜,是他亲自到树上摘下来的,真心好感动呢~!
来版纳第一天,我便感受到了这里的温情。当地居民都很友善,热情待客,不吝啬,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快乐,这便是为什么告庄即便是商业化,但是也有它独有的魅力。
-榴莲-
看完菠萝蜜,再来看榴莲,是不是感觉就像是同一个妈生的,是不是感觉很神奇?个头差不多大小,颜色差不多是黄绿色,然后也被一大团刺包围着,唯一不同的是,刺的大小不一样,榴莲的刺,如果是赤脚踩上去,那基本上就是残废了,各位朋友请不要模仿啊,哈哈。
关于榴莲,大家都知道是水果之王,营养价值最高。但是由于味道太销魂了,好多人都不敢吃,然而吃过的人好多都上瘾了,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啊。虽然它如此优秀,但还是不敢轻易尝试啊,等做好心理准备后再吃吧。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喜欢吃榴莲?举手看看?
看看被剥开的榴莲,有没有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从屏幕中散发出来?香香的and臭臭的混合气体扑面迎来,有没有无法自拔?哈哈哈哈......
仔细对比一下,看看长在树上的榴莲与菠萝蜜之间的区别是不是很小,除了几根大小不一样的刺以外,我还真的分辨不出来他们俩究竟是有什么区别,不吃这些水果的人,绝对容易蒙圈的好么~!
-香蕉/芭蕉-
香蕉或者芭蕉,大家都比较熟,版纳的香蕉味比较甜,价格很便宜,吃了以后,其他地方的香蕉都无法入口,这就是热带水果的魅力所在。去水果市场的时候,很多芭蕉都放在一边摆着,老板自己饿了或者顾客过来了,便顺手掰下几个吃。
从树上割下来的时候是一大串,话说很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才扛得动。刚刚割下来的芭蕉都是青色,然后将其包裹起来放熟,或者运输的途中慢慢变熟,这便是芭蕉从青色到黄色的一个演变过程。
香蕉和水稻一样,也分早熟和晚熟,早熟的就先被割下来运输出去,晚熟的就用白色的塑料膜包裹住,以免外观受损。
去傣族园的路上,看见的一片香蕉海,满山遍野都是香蕉树,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一样。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大片的香蕉海,当地人说,种植香蕉就像种植水稻麦子一样,都是为了生计,行情好的时候还能卖一些出去,不好的时候只能都烂在田地里。
说到这里,便有些伤感。说起旅游景点,大部分人的生计都是靠旅游商业链带动,还有一部分都是靠农作物生存,都是靠旺季的时候赚一些钱。这些地方的经济并不是很发达,因为发展太有限,所以只能靠旅游业支撑,富裕一部分人,也贫困了一部分人。
-其他水果-
感觉这里的水果就像一个水果王国,满满都是五彩斑斓的颜色,鲜艳而又可口。大部分水果大家都见过,只是少部分水果不能准确叫出名字。你呢?能全部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版纳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树木茂盛,硕果累累,到处都充满神秘的色彩,让人流连忘返、难以忘怀啊啊啊。
后面,陆续为大家发表《西双版纳游(人文)——第三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持续白癜风去哪里治疗好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怎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pinzhan.com/jwwsm/10839.html